中华民族富有浪漫禀赋,中国人喜欢用神话传说来表达情感。山水神话,各地都有。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。山水影响情绪,久而久之,山水就被拟人化了。有了人物,也就有了故事,民间文学就多了一支奇葩。当山水文学影响人们意识形态时,地理意义上的景观就升华为人类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大乳山坐落在乳山口东岸海阳所半岛西端,海拔216.6米,主峰呈圆锥形。地层形成于中生代时期,距今约2.5亿年。日本高僧圆仁所撰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》一书,记载公元839年4月间他途经大乳山下的情况:“二十六日,早朝云雾微霁,望见乳山,近在西方,风起东北,悬帆而行。巳时,到乳山西浦,泊船停住,山岛相卫,如垣周围。其乳山之体,峻峰高颖,顶上如锋,山根自岭下而指六方。于澳西边,亦有石山,岩峰立岭,高秀半天。”他意不在写景,却记述了大乳山的伟秀俊奇。依此推断,唐朝时,这座山就叫大乳山。古人用字很讲究,山名使用书面雅语,足见其对神圣母亲山的敬重。
唐时虽然女性社会地位高,但迫于生活压力,海边的女人也打鱼。当时生产工具落后,无法抵御恶劣的自然天气,大海几乎每年都要吞噬无数渔民。渔村出现大量孤儿,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。另外,古时有些人不懂视力角度,看到海水“高”于陆地,很害怕,总担心洋洋大海会淹没陆地。为了打鱼人平安、为了孩子有爹娘、为了陆地生灵安全,人们在苦思冥想,寻求解决方案。客观上办不到的,就在主观上找安慰,给种合理解释,也可以坚定生活下去的勇气。三圣母和她的义妹战海妖、救孤儿、挡狂浪的美丽传说由此而生,表达了人们的对生存安全和生活美好的向往。故事中的海妖,显然是海上恶劣天气的化身。
乳山流传一种说法,市区北面的黄山之巅,是给大乳山取名的发源地,黄山寺是大乳山神话传说的诞生地。唐代初期,在黄山群峰的山坳里,兴建了寿圣院(现名黄山寺),院内香火千年鼎盛。寺南面的黄山主峰,是当时信众和游人登高观海处。在此看南海沿,有俊俏的姐妹俩,东西而卧。其姿势与神态,不是在嬉水,也不是在做日光浴,就是在堵挡海浪。大乳山周围轮廓母性特征明显,称姐;睡美人轮廓少女特征明显,是妹。正是因为她俩挡住了海浪,才有了乳山口以北的大片沃土。她们改良了乳山的环境,营造了这方康祥福地。考证时,我从四面八方各个角度拜瞻,唯有站在黄山上,所看到大乳山和睡美人,才惟妙惟肖。下初镇段家村的一些老人说,黄山寺被拆除前,内里有三圣母和义妹战海妖救众生的石刻画。
中国神话学会前主席袁珂先生在《中国神话史》中说:“二郎神是南宋时才兴起的一个神话人物(指始见文字记载)”。三圣母的故事中有这样的描述,杨二郎曾企图阻止外甥刘沉香前去劈山救母。在乳山个别乡镇,遗留下一种笼统说法,说大乳山和睡美人是“双娇”化育的,但对“双娇”的姓名却说法不一。我个人推断,化育大乳山的主人公,在历史上是有变化的,大约到了宋朝的时候,这美丽传说中的主要人物,才最终确定为三圣母。
对大乳山的传说,我进行了近30年的研究,口碑资料获得的不少,却多是大同小异;物质资料虽经苦苦寻觅,但所获不多。后来想,我是不是犯了考究僵化症。民间神话传说是口耳相传的,不应该事事引经据典和处处追索物证。玉皇大帝是姓张还是姓杨,仍有争论;碧霞元君是《封神演义》里黄飞虎之妹还是泰山当地人,也在争议。说法不一,并没有妨碍那些神话的流传。何况大乳山的神话传说,逻辑上无懈可击、已臻完美。其传说不但切合地貌特征,而且人物定位也相当准确。
化育母亲山的,只能是三圣母。一是母亲是家的象征,母爱是家的纽带,三圣母有家庭,她爱丈夫、爱孩子,大爱感人至深;二是她有个好儿子,刘沉香苦练功夫,劈开华山,救出母亲,孝感动天;四是她出生在摆山布岭的世家,各地都有其兄杨二郎挑山的故事,她与山更是有缘,因爱被压华山下,为爱造就大乳山;四是所有的母性女神中,三圣母最漂亮,在孩子眼中,自己的妈妈是最美丽的。
化育母亲山的,不能是其他女神。不能是海神娘娘——北方称海神娘娘,南方称妈祖。妈祖林默未婚未育,人们不会接受未育姑娘为共仰母亲。传说三圣母和义妹跟海神娘娘学过法术,有的文章误就把三圣母姐妹俩说成是两位海神娘娘。海神娘娘只有一人,怎么会出来俩呢?再说,海神娘娘主要是航海人的神。不能是九天圣母——九天圣母又名九天玄女,传说中的上古女神,人头鸟身,曾辅助黄帝战胜蚩。人间敬重的圣母,必须具有人性化、人情化,九天圣母的故事缺少这些元素。不能是玛利亚——耶稣的母亲虽是亚洲人,但她主要是属于基督教的,西方化倾向太明显。耶稣虽挺身而出为人类赎抵原罪,但家事行孝具体事迹不突出。不能是女娲——女娲是抟土造人的神,她对人,是手工制造,不是肉体亲生。她是人首蛇身,与人们认同的母亲形象有差距。不能是碧霞元君等——其他女神不是没有家庭就是没有子女,皆缺少母慈子孝的事例。
分析到这儿,古人走过的心路我们就清楚了。他们心中的圣母,既要食人间烟火,又能具有非凡神力,兼有人和神的双重优点,是仙凡两界所共同敬仰的。综观中国所有的文字典籍、民间传说,有圣母之称的女性不少,然而,唯有三圣母才符合上述条件。当我们弄懂了神话传说所富含的人文和科学信息的时候,就会对前人的高明发出由衷的赞佩。
大乳山是乳山的地理标志,境内其它传说,也多与大乳山神话有关联。什么样的山水养育出什么样的人,这不是迷信,而是早就被证实了的道理。山形水况具有感染力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。乳山的人文历史,也印证了这一点。大乳山哺育了勤劳淳朴的乳山人民,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母爱文化。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,在乳山举不胜举。特别在近代革命活动中,涌现出的红色母亲,更是将母爱无疆诠释的千古传奇。我在《难以磨灭的”三花”记忆》中说:“《苦菜花》是我国第一部描写母亲的长篇小说,娟子妈吃的所有苦,都是为了孩子们的良好生存和美好生活。她深明大义、坚毅果敢、善良贤淑、勤劳聪慧,具有人间圣母风范”(《乳山时讯》2009年8月15日);在《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城市名片》里说:“1952年7月,胶东育儿所完成了历史使命。孩子们都不愿意离开乳山妈妈,以乳山妈妈为真妈妈。妈妈们惜别的泪水抹干了再流,流了再抹,场面感天动地。进所的孩子是流动的,10年间,有送来的,有接走的,累计住所孩子总数达1000多名。所有的孩子,在侵华日军残酷‘扫荡’的颠沛流离中,无一损失;当时麻疹、白喉等传染病流行,所有的孩子,无一因病夭折。当时的军政领导人,用的话最多是,乳山母亲,用母爱创造了人间奇迹”(《威海日报》2008年5月17日)。
母爱是大爱之本,母爱是幸福之源。母爱、爱母,在乳山传统道德风尚中始终占主导位置。母爱文化自然图腾、母爱文化神话传说,世上唯独乳山有。大乳山是乳山本土文化的摇篮,母爱文化是乳山地域文化的主线。慈祥的母亲山,使乳山成为母爱如山看得见的地方;独具地方特色的母爱文化,使乳山成为人们心中的母爱圣地。乳山大地及先民留下的这些珍贵财富,既是属于乳山的,更是属于全世界的。因为,母爱是全人类共有的圣洁情感!
![]() 大乳山微信公众平台 | ![]() 大乳山景区官方微博 |
全国咨询电话:400-6581339 地址:山东威海乳山市海阳所镇 电子邮件:1807865845@qq.com
CopyRights © DARUSHAN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营销部座机:0631-6797188
鲁ICP备2022021669号-1 Powered by: 乳山热线